2)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为常制_即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士接任,国内侨郡的士人们应当就能由此而明白到朝廷的心意。臣料,至多一两个月的功夫,就定会有许多在朝为官的各郡寓士纷纷上书,请求更换本郡的中正;而各侨郡的寓士们,也定会在乡野间为此大造舆论。

  “王太后,等到了那个时候,大举更换侨郡中正的举措,也就是臣的第三步想来便可施行了。”

  左氏说道:“将军真是聪明!天大的一场难事,就这么轻松解决啦!”

  她虽是在夸奖莘迩,眉眼间则有所思。

  莘迩从她的话中觉出了点心不在焉,抬头看到了她如似有虑,问道:“敢问王太后,可是忧虑土著的士族会因而对朝廷生怨,致使朝局不稳么?”

  左氏没什么可瞒莘迩的,说道:“是啊。将军,就像你说的,用土著士人担任中正,对寓士确然不公;但如把中正换用寓士,土著士人会不会因此不满,使朝局有变?”

  莘迩微笑说道:“王太后,臣以为,对这一点,大可无须多虑。”

  “为何?”

  “并非把所有的中正都换成寓士,只是换侨郡的中正,此其一。

  “寓士说是寓士,如臣者,迁家到陇州已近百年,臣之曾祖、祖、父,至臣,四代仕宦我朝,实与土著士人已区别不大。类如臣家者,於寓士中,比比皆是。

  “设如朝中、郡县、军中,少有寓士为官,贸然行此改换中正之策,当然会对朝局造成不利的影响;但而今如臣家者,既已多有,寓士在朝、在军、在郡县为官者甚众,如大农孙衍、沙州刺史杜亚、典书令傅乔、侍中黄荣、督府右司马唐艾等,俱高秀士也!

  “这种情况下,土著士人纵会有一时之不满,朝局又怎会生变?此其二。”

  莘迩总结说道:“侨郡设之初始,以本土士人为其中正,是因为在当时之条件下,侨士泰半新来,寄寓之体,自然无法与本土的士族相抗;然而时至於今,形势已变,譬如顺水行舟,……王太后,改换寓士为侨郡之中正,非臣之私念,而委实是时势之所需!”

  莘迩的话不但有逻辑,充满道理,言之有物,而且当他在分析形势时,目光明亮,充满自信,语速不迟不疾;白衣革带,英朗挺立,风度从容不迫,与左氏记忆中的以前的那个他,莫说数年前,只与猪野泽的那个他放在一起,就已判若两人。

  左氏被他说服了,眼中透出光彩,说道:“我听说‘通机变者为英雄’。将军,可谓英雄了!此事,全凭将军决策!”

  ……

  上罢兴学之议,转到弹劾负责举拔贤士的郡中正不法事上,也是顺理成章。

  莘迩摆出的证据详实,唐交致仕又已多年,按理说,朝中应是没人给他说话。

  但对莘迩前三议一言不发的宋闳,这时却出来了。

  宋闳慢腾腾地步到殿中,先对令狐乐、左氏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b1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