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04章 京城小移民_大明从慎重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径直前往良乡衙门,“本官要一片很大的地,可否安排?”

  张贤微微躬身:“只怕安排不了,如今流民的草棚,都快住不下了。”

  草棚不用银子,流民们对生活环境要求不高,俨然当成自己家。

  听到越生越多后,严成锦不禁吐槽,果然是温饱思人欲,黑灯瞎火,就喜欢生孩子。

  全都留在良乡,必定不是长久之计。

  严成锦打算将一部分流民,运到海南。

  海南地广人稀,在土地缺人耕种,只是要重新录一大批人的黄册。

  需向陛下禀报。

  一个时辰后,

  严成锦进了宫,回到都察院写了封疏奏,呈到奉天殿。

  弘治皇帝疑惑地问:“移民?”

  “臣想将良乡的五千流民,永远移至海南,前些日子,臣收到许进忠的信,除了黎族之人,海南极少人烟,征兵无处可征。”

  海南要建立环岛卫所,需壮丁力役无数。

  韩文想了想,道:“明初时,高皇帝曾在山西的平阳、泽州、汾州,调动千万流民,前往各地耕种。”

  春泥归来无处栖,赤地千里少人烟。

  每逢大旱灾和兵灾后,出现某地人口稀缺时,便会调动大移民。

  如今良乡的流民生活,竟这般好了?弘治皇帝震惊不小。

  得了朝廷的旨意,命人前往良乡,让船再停两日。

  张贤在良乡衙门贴出告示,并站到衙门前:“海南已沃如江南,若愿动身前往海南落户,赏十两银子。”

  良乡一片躁动。

  能得银子自然是好,可需离开京城,到海南扎根,便要仔细考虑了。

  “十两银子虽好,可是小人在良乡还有田地呢。”

  “听闻海南是流放之地,张大人为何要将我们驱赶到那里?”

  听闻消息,流民们闻风而来。

  看着那张告示,在工坊干活,识字的流民不少,盯着告示能看个大概。

  流民在良乡住的好好的,不明白朝廷为何要驱赶。

  看完告示后,不免有点恐惧。

  张贤道:“若去了海南,本官保证,你们可以分到更多田地。”

  梁中不想搬,去了海南还卖个屁烧饼。

  在良乡,子孙后代,还能考工程师呢。

  “至少是两亩地!”

  听到此处,有不少流民报名,拖家带口准备前往海南。

  良乡的草棚,移出来六百多户人,空了大半。

  即便如此,地也不够。

  严成锦坐着马车闲逛到了良乡西边,张贤为难道:“大人,这里是房山的地界了。”

  房山与良乡紧紧挨着,中间有一片沃野之地。

  严成锦早有打算,让良乡不断扩大,可比肩顺天府。

  因商人不往西走的缘故,房山看起来极为安静,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。

  这里的田里,种着庄稼,山上种着玉米,成片成片。

  ……

  房山,衙门。

  贡佐坐在衙堂上,想来今日是无人来报案了,抬起袖子,擦擦惊堂木,准备下值。

  “老爷,良乡送来的本本。”门皂小跑进来。

  良乡在顺天府出了名,富可敌国。

  同为顺天府下属的州县,房山还欠朝廷的税银呢,贡佐正愁今年夏税,如何继续拖欠。

  “良乡想要我房山的地?本官就指着这几亩地活着,不给!”

  县丞拿过册子看了眼,双眼放光:“老爷,好事啊!”

  贡佐气急败坏,“有什么好,就这几亩地了,给了良乡,岂不喝西北风!今年夏税如何交?”

  夏税是定额,每个县交多少,黄册清清楚楚。

  户部不改税目,把地给出去,就相当于把地送给别人,还替别人交税。

  改户部的税额,是极难的事情。

  县丞却笑道:“咱们不是欠着税银吗?若是良乡有一半商人,来咱们房山做买卖,咱们也能收税银。

  地不给,咱们让良乡搬过来。”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b1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