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549章 天下大乱_大明从慎重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海各府奸商,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,每引纳银五分,买各场余盐,两淮之地,旧引至一百五十万,盐法大坏……

  谢迁蹙着眉头:“陕西和云贵传回的奏报,盐每大引涨至五百贯,百姓无盐可食。”

  刘健和李东阳错愕,两件事,实则是一件事。

  东南的盐商破坏盐法,导致了内省各地的盐价,大幅上涨。

  怎么会突然如此?

  很快,三人拿着疏奏来到东暖阁。

  弘治皇帝看了两本疏奏后,怒不可遏:“奸商横行江湖,东南各府官员,竟置之不顾。”

  可是渐渐冷静下来后,觉得有些奇怪。

  “将户部召来……不,将九卿召来。”

  不多时,严成锦随着小太监来到殿中。

  听闻盐法大坏,东南沿海的盐商,请乞了盐引,却不卖盐。

  内陆各省的百姓,没有盐可以吃,粗盐的价钱,涨得快与精盐一样了,比股票还夸张。

  和王恕说的一样。

  八卿眉头紧皱,唯独严成锦面色如常,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:“都察院的经济司,可有办法督管?”

  办法当然有,那就是朝廷统一售盐,不让私人贩卖。

  这样天下各地的盐价,都一样,不分沿海和内陆。

  不会因为经济的因素,波动盐价。

  但,这等于切了士绅和官员的大动脉。

  士绅和官员向朝廷请乞盐引,到各地贩卖,赚得盆满钵满。

  盐引没了,士绅和官员的饭碗也砸了,比天下推行摊丁入亩,还要狠十倍百倍。

  谁说誰就是傻子。

  严成锦微微躬身:“臣还要仔细想想。”

  李东阳叹息:“这是请乞盐引太多的缘故。昔日太祖宝钞流通,故而物贱钞贵,交易甚便。

  如今用了新票,稍胆小的士绅不敢用,才致物价腾跃。”

  严成锦微微抬头,李东阳的话,他只能同意一半。

  大明宝钞,是朱元璋逼着百官和士绅用的。

  不然能流通?哪个士绅愿意将白花花的银子,换成纸张?

  殿门外,内阁的翰林又送来几本疏奏,弘治皇帝翻开来看,眉头越发紧皱。

  “镇江和蒲州等府州传回的疏奏,盐价增长五倍之多。”

  诸公一片哗然。

  弘治皇帝焦急地站起身,有盐引就能卖盐,无可厚非。

  户部韩文看向严成锦,痛惜道:“不该流通新票!”

  熊繍几人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。

  弘治皇帝看着严成锦,朕要是责怪他,此子今后怕是更小心翼翼了吧?

  说来,此事朕也有过错,若非朕同意流通弘治银票……

  半个时辰,没商量出结果。

  下了值,严成锦在午门坐上轿子,吩咐何能:“去李公府上。”

  废除盐引,改为朝廷统一贩卖,必会引起百官和天下士绅反对。

  他不能做谏言的人,会没命的。

  何能面露难色:“少爷您还不知道吧?李大人就吩咐,不让您踏入李府一步。”

  “什么时候?”

  “前日,小的不敢告诉您。”

  李府,

  李东阳回到府上不久,换上青白儒裳后,在正堂里看书。

  门子忐忑禀报:“老爷,严大人来了。”

  尽管老爷吩咐不见,但严成锦是朝中大臣。

  “让他滚得远远的,老夫这辈子也不想见他。”

  门子面露难色:“严大人还说,他有解决盐法的办法,可是不敢跟皇帝陛下谏言。”

  李东阳微微抬头,目光闪烁,犹豫许久,才道:“让他进来。”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b1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