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884章 国公请旨_大明从慎重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不能擅自回京。

    而国公藩王的疏奏,也一律要经过内阁。

    却并未看见魏国公徐俌的疏奏,他偷偷回京做什么?

    “朕也不知道啊,去见母后了。”

    严成锦知道张家和魏国公有些交情。

    没过多久,小太监跑来禀报道:“新皇,魏国公徐甫求见。”

    见过朱厚照后,魏国公徐俌站在一旁。

    他微微躬身道:“这次入京,臣想求新皇变制。”

    “……”严成锦。

    朱厚照坐在御座上,“你先去见母后,再来见朕,想必不是简单的事吧?难道也是为了定国公一事来?”

    徐光祚的子嗣封锦衣卫百户。

    而藩王制规定,只能一人蒙受父辈的恩荫,意味着其他子嗣要沦为庶民,听过徐光祚的藩王,无不眼热。

    “不是,臣是想让藩王子嗣进入国子监读书,准许出封地,做买卖营生。”

    以前,子嗣能混个锦衣卫百户当当。

    不允许其他子嗣蒙受恩荫后,就断绝了这条路,要像普通百姓一样自力更生,总要出封地吧?

    如今的士绅越来越富有,国公就算做买卖也要偷偷摸摸,只敢靠封给的几千顷田地养活。

    只许百姓放火,不许藩王点灯。

    就算高皇帝从棺材板里爬出来,他也有理。

    严成锦陷入沉思,魏国公说的话有几分道理,那些子嗣不能读书,也不能出封地,成人后,压根没有能力养活自身。

    一代还能接济,若多繁衍几代……

    以前,这些人都是入宫当锦衣卫百户的,现在不成了。

    “没想到,魏国公思虑过人,敢入京向新皇谏言,不怕遭受百官弹劾?”

    “怕,却也要来试试,新皇能准许,也算不虚此行。”

    徐甫说话间,已经朝着朱厚照躬身,作了大揖。

    朱厚照一边啃着狼毫的笔杆子,一边看着徐甫,眼眸深处隐藏着一抹思索之色。

    “朕不允许,除非……”

    “除非什么?”

    “魏国公先说服诸位师傅,再来向朕请旨。”

    朱厚照也不傻,若准许魏国公,百官都来骂他,藩王的子嗣与他何干?而且此事的利弊,还未能看清,下了圣旨就不好收回了。

    让魏国公和内阁打去吧……

    徐甫抬头看着朱厚照,太子当年颇为拙劣,几年不见,怎么智商提高了?

    “那臣向内阁上疏奏。”

    严成锦想了想,下了值后,回到府上思索许久,魏国公掌管两广水师,在南方有极大全力,两广是大明海外贸易的重地,且帮会严重。

    而良商还没有进入两广,那里是粤商的地盘。

    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b1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