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三十五章、近东战争结束_神圣罗马帝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难顺利进行。就算是达成了协议,维也纳政府也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。

 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,弗朗茨做出了决定:“直接授权驻俄公使和沙皇政府谈判,速度要快,必须要抢在英国人反应过来前达成交易。

  除了现金补偿外,我们还可以帮俄国人重建海军。

  告诉俄国人,如果交易在一周内达成,我们额外赠送他们五艘战列舰。

  并且,这些军舰可以不马上交付,他们在想要的时候通知我们就行了。”

  弗朗茨没准备压价,从迁移小亚细亚半岛上的民众开始,沙皇政府就知道了维也纳政府对这一地区的重视程度。

  沙皇政府出售这些地区,本质上就是为了卖出一个好价钱,弥补财政亏空,压价根本就不可能。

  赠送五艘战列舰,实际上也是变相的加价。故意设置一个时间限制,也是谈判策略。

  不同之处在于,奥地利前无畏舰马上就要下水了,这些老式战列舰即将退役。

  五艘落后于时代,即将被淘汰掉的战列舰,和八艘最先进的战列舰,完全不是一个概念。

  趁双方的信息不对等,利用大家心里价位不一样,误导俄国人高估这些军舰的价值,以减少购地成本。

  要知道奥地利海军现在拥有足足36战列舰,天知道上哪里找这么多接盘侠。

  没有人接盘,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爆发后,这些军舰大都只能拆了卖废铁。

  ……

  俄奥领土交易只是近东战争结束后的小插曲之一,更多的善后问题,都需要维也纳政府去解决。

  国际上好办,奥斯曼足够招人恨,没有人替他们奔走呼喊,舆论压力基本上不存在。

  欧洲民众都在庆祝这一伟大胜利,就算是有人不爽,那也只是一小撮。

  麻烦的是战后重建,当地人迁走了,总得有人过去替补。没有足够的人口,战后重建就是一个笑话。

  弗朗茨的办公桌上已经堆满了计划书,什么移民搬迁计划、巴格达铁路计划、达达尼尔海峡大桥计划……

  看着千头万绪的计划书,一时间弗朗茨脑袋都大了。每天都泡在文件之中,发际线又向后退了几分,再这么下去,他就要英年秃顶了。

  没有办法,皇帝也不好当。不是弗朗茨贪念权势,只是有些问题他必须要亲自过问。

  不同时代的人看问题是截然不同的,这个时候看起来很美好的计划,在未来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。

  比如说:达达尼尔大桥,如果按照铁道部的计划,这座大桥就只是替铁路服务的,只是增加了一条马车行道。

  短期内是够用了,等汽车普及后,马上又要报废重来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sb1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